扫二维码与项目经理沟通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技术咨询/运营咨询/技术建议/互联网交流
作为项目经理接触过很多用户,而在所有接触的过程中有一种场景经常会出现:当跟用户沟通比较详细的需求后,很多用户都会问你们为什么服务费用比别人高,高的理由在哪里?虽然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都会绝对无言以对,然而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讲,这个问题是必须问的,因用户毕竟是非专业的,只是以感性的思维方式来做一个利于自己的思考。
两个案例
在近期有两个案例出现如上情况,而且这两个案例中我们的用户都还是合作得比较多的。一个是湖南红网,一个是CCTV某栏目在华中地区的执行机构。
1、红网上个月有一个模块需求(该模块已完成,并成为其互动评论系统主力产品),跟我日常对接的那个红网朋友,跟我说由于这个模块相对更复杂一点,所以他的同事也物色了服务商(由于我们合作多次,所以就不会遮遮掩掩了,直话直说了…),说有他同时对接服务商的报价是我们的三分之一,要我说个理由让他去说服同事。我当时真的无言以对,我只是跟他讲了句:“这个我们说没用,您得看看我们之前的合作,以及现在我们的方案和别人的方案”。最终,他们依然选择我们来服务,当然并不是所有用户能够理解,因为这位对接的朋友长期合作,他懂我们,千言万语不如一次合作的感受。
2、CCTV某栏目的执行机构由于嘉宾企业需要做官网,在沟通需求后我们提供了基本的方案及报价。但那边反馈说嘉宾企业认为我们报价太高,说很多官网只要2000-4000,我们的价格是3倍以上。我当时听到这样的反馈,心里就在想这个企业既然利用国家平台来做品牌,为什么在这个方面却如此糊涂。当然,总不可能要人家跟企业说网上还有几百块的你怎么不去做呢。于是我跟他说,我只能说几个例子,至于怎么跟企业沟通需根据你们自己的沟通习惯完成:①、您看那些非常低价的会不会做UE和UI;②、您看那些非常低价的会不会在乎SEO;③、您看那些非常低价的会不会在乎网站多久打开首页;④、您看那些非常低价的会不会根据需求(实际上还有很多,但没等我全部说完他已经理解了)。
这两个例子中的参与者都是具备比较高的沟通能力或者对互联网产品开发本身是了解的,然而普通的用户不一定能够轻易的理解。
细节才是品质好坏的试金石
最近,我们做了一个官网项目,由于正式编码开发前已经跟客户确认了项目的主要页面的UI,因此开发后虽然客户提供了一些调整建议(其实基本上都是内容或者后台的设置项目,比如电话、分类、排序等),调整完后客户就直接把尾款给我们付了。
然而虽然已经验收并付款了,但我们就如我们跟客户说的一样,一个项目开发完成并不意味着项目生命周期的结束。当我们继续跟客户沟通,需要客户再解析一条域名记录到CDN服务器的时候(客户自己注册并管理的域名,这个方面他懂一些),他也很疑惑。
不过他二话没说,基于信任就按照我们说的做了,完事后(实际上这部分工作我们在开发过程中已经基本做好了,只需最后配置一下就可以),我截图两张,并给他说明。
处理之前首页首次打开的网络监控图
处理之后首页首次打开的网络监控图
为什么开始的时候首次打开这么慢?主要是两个原因:①、客户坚持使用自己公司租用的云服务器,带宽只有1-2MB(可能还有他们自己其他的项目在上面);②、客户自己传的5张banner图没经过细节处理,最大的一张有1.2MB。
我们是这样处理的:①、把客户自己传的banner图片,进行处理,在几乎不影响图片品质的前提下减小文件体积,比如1.2MB的减小250KB左右;②、对网站公共的一些静态资源进行CDN分发,而我们要客户解析一条额外的域名解析就是用于做这个的(在功能上项目开发的时候已经做好了,只是上线需要配置好)。
而结果很明显,这么一个客户对比加上他自己的体验自然觉得我们还真是不一样。然而,如果不这样对比一般用户是很难感受到差别的,因为很多用户根本不知道一个网站首次打开和二次打开的区别(关于这个区别我们后续会专门写文章与大家分享),就算是第一种状态下,客户只要不是第一次打开他的网站也不会觉得网站慢很多,第二次打开估计也就2s内;然而企业网站的有价值用户,往往来自于第一次打开的,所以对于企业网站而言首次打开的速度是非常关键的。
然而事实上,很多用户根本不会给机会来做直观的对比,或许他们更愿意听一些听上去舒服的话。然而我们依然会坚持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在细节上深入优化,为用户提高更加优质的服务;总有一些人懂我们的,就如开头举例的那两个,感谢懂我们的您。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技术咨询/运营咨询/技术建议/互联网交流